首页 热点 业界 科技快讯 数码 电子消费 通信 前沿动态 企业前沿 电商

有看头有耍头有赚头

2023-08-23 14:12:37 来源 : 开州区融媒体中心

立秋之后,收割机在竹溪镇的稻田里来回穿梭,一片片水稻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整齐伏倒,沉甸甸的稻穗转眼间变成了一粒粒稻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又是一个丰收年,行走在竹溪镇的乡村田园间,随处可见脸上溢着丰收喜悦的人们。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人们延续着种植再生稻的传统,也引进了晚熟柑橘、青脆李等水果,发展特色产业。特别是坚持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让这片平凡的土地变得有看头、有耍头,老百姓更有钱赚,打造了乡村振兴的竹溪样板。

大力发展再生稻种植

风吹稻浪起,稻香悠悠来。竹溪村村民韦先恩穿行在金色的稻田中,深吸一口稻香,望着成片的再生稻,眼里满是丰收的期望。

“老韦是竹溪镇发展‘中稻+再生稻’的见证者。”竹溪镇党委书记彭昌国介绍,全镇种植再生稻3000多亩,再结合农旅融合,每亩稻田产值可达4200余元,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也确保了农民有可观的收益。

20世纪80年代,竹溪镇海拔在400米以下的坪坝地区,就有村民试着零星蓄留俗名“抱孙谷”的再生稻,并受到当时的县农业部门的关注。从1992年开始,竹溪镇将再生稻作为一季粮食作物规模化种植。

“作为农民,都坚信‘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更何况再生稻算是一季‘懒田’。”韦先恩说,中稻收获后,稻田有半年多的“空闲”。这时蓄留再生稻,只需施两道肥、打一次药,就可以“坐享其成”。

去年,竹溪镇发展“中稻+再生稻”面积超过3000亩。算下来,两季稻平均亩产达1019.3公斤,实现“吨粮田”目标。今年是竹溪镇发展再生稻的第32个年头,种植面积依然保持在3000亩以上。

“一项产业能获得长期发展,背后必然存在较好的效益。”韦先恩算了一笔账:一亩稻田可产中稻约650公斤、再生稻350公斤。其中中稻稻谷每公斤单价3.5元;再生稻因品质更好,稻谷每公斤单价达5.5元。

凭借在竹溪镇总结出的再生稻发展经验,我区作为全国粮食重点产出区县,常年再生稻蓄留面积保持在10万亩以上。

今年,大海村集体经济组织花4.7万元买回两台无人机,每天能为200亩稻田提供喷施农药的服务,但所需成本和时间分别是传统人工的1/2、1/5。由于本村的统防统治只需不到两天的时间,于是大海村将“业务”扩展到了镇内的其他村。

而在大海村,200亩水稻机插秧秧苗则是来自镇内的平溪村。平溪村一组利用约4亩大小的稻田进行工厂化育秧,可为其他村提供七八百亩稻田所需的机插秧秧苗。

至于机耕、机插、烘干等环节,则由购买了设备的企业为村民“服务”,从而大大降低水稻种植所需的劳动力和成本;在销售环节,则统一交给位于国道旁的灵泉村“乡创馆”,由其包装后统一销售。

“通过这种一条龙的发展模式,我们在镇内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分工,让大家发挥各自所长,节省种植成本,在分工合作中获得更多收益。”竹溪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唐家举表示。

在传承中发扬光大,竹溪镇再生稻已成为我区农业产业的一张响亮名片。

擦亮乡村振兴基底色

近年来,竹溪镇因地制宜,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擦亮乡村振兴基底色,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实现了乡村面貌由“局部美”向“全域美”、“一时美”向“长久美”的转变。

2021年以来,竹溪镇深化农村厕所改造、污水治理、垃圾清理,全镇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全镇硬化道路18公里、油化道路16公里、建人行便道13公里、整治河堤8.89公里,完工“四好农村路”11.2公里、安防工程6公里,完成集镇雨污分流管网改造项目、临江至竹溪段污水主管网项目并投入使用,建成灵泉村等3个农村垃圾分类示范村;大刀阔斧改造环境,全镇整治旧房989户、23.6万平方米,改灶改厨1060户、改厕3719户,新建群众文化广场1个,安装路灯920盏,新安装天然气111户,实施重要公共空间及庭院整治项目14个。

村庄美是外表美,乡风美是根本美。在筑牢村民“精神家园”方面,竹溪镇深入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元素,积极引导村民主动参与,探索推行村民议事“院坝会+”制度,开展“院坝会+宣传教育”“院坝会+居民需求”等活动,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分制”管理以及开展“美丽庭院”“最佳三包责任人”“最美家庭”“身边好人”“新乡贤”“致富带头人”等系列评选活动,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以村比村、户比户激发村民人居环境整治参与内生动力,厚植文明乡风。

竹溪镇以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夏季战役”为抓手,以“五清理一活动”为重点,多次召开全镇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动员会,全镇15个村(社区)结合自身实际,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制定每月环境整治任务时间表,开展形式多样的卫生清洁行动。

书写农旅融合“大文章”

“我家种植春橙20多亩,今年亩产春橙1500余公斤。”竹溪镇白云村村民袁永洪说,他种的水果不愁卖,自己零售卖不完时,村集体经济组织还会保底收购。去年,仅春橙一项,他家就收入了近10万元。

除了春橙,竹溪镇还大力发展奶油草莓、阳光玫瑰葡萄等特色水果。

“每到周末前来采摘的游客特别多。”大塆村党支部书记陈善奎说,村里种植的奶油草莓、阳光玫瑰葡萄等,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筹管理,每年增收120万元。

特色产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竹溪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夯实产业根基,现有大型采摘园3000余亩、优质果蔬20余种,并因地制宜推出“树苗认领”“自助采摘”等项目,让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

作为远近闻名的再生稻小镇,竹溪镇如今已成了农耕研学游基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乐于在关键农时带孩子来体验传统农事,在辛劳中感受劳动的快乐、体会“粒粒皆辛苦”。

不断涌入的人群,也为稻米销售打开了新的渠道。

7月中旬,在灵泉村“乡创馆”,馆长邹鸿浪接到了曾来参加农耕研学活动客人的电话,说是要买5袋再生稻大米送朋友。

邹鸿浪在仓库里找了许久,也只找到3袋。“很多游客来体验后,将大米买回去尝鲜。这几年农旅融合发展快,我们的大米根本不够卖。”邹鸿浪说。

曾经不见经传的小镇,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这是竹溪镇书写农旅融合“大文章”,实现逆袭的写照。

近年来,竹溪镇数次创下再生稻栽培世界同纬度高产纪录,并拥有奶油草莓、羊肚菌、贡橘、阳光玫瑰葡萄等“招牌果蔬”,有竹溪生态乐园等乡村旅游景点。

如今的竹溪镇,村村有产业,家家住楼房,处处皆是小康图景,成为当地民众乐居、外地来客乐游的“好耍竹溪”。

乡村农旅未来更可期

夕阳西下,微风徐来,一群群游客漫步在灵泉村,在竹溪生态乐园领略着农旅融合发展的魅力。

“我们这里离开州城区较近,开车只需20分钟,现在虽然炎热,但傍晚前来的游客也特别多。”竹溪生态乐园负责人肖洪兵说。

竹溪生态乐园布局建设了“一心”“一场”“两廊”“八馆”“八园”“八景”,开设运营游客观光自行车、观光小火车、蹦极等旅游项目,销售各类农旅产品、竹制工艺品、茶水饮品等200余种。目前,已开展大型主题活动近10次,成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州专场活动2届,成功申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乡村旅游带来了人气,也带动了当地农副产品销售,村民种的果蔬、养的土鸡等成了抢手货,附近不少村民也办起了农家乐,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近年来,竹溪镇坚持农旅游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国有公司+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农户”“龙头企业+党支部”等运营方式,实现利益联结、优势互补,成功申报市级“一村一品”6个,15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创收。

记者 谢国邦

标签: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有看头有耍头有赚头 2023-08-23 14:12:37
8-23:盘中提醒 2023-08-23 13:44:33
竹叶青属于什么茶 2023-08-23 13:38:52
壶口瀑布引客来 2023-08-23 13:19:46
貂婵拜月(貂婵) 2023-08-23 13:13:26
资历章图片(资历) 2023-08-23 12:53:42
敬上的正确用法 敬上 2023-08-23 12:5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