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3 02:11:19 来源 : 河南疾控
近日一男子眼睛里长虫子的视频受到广泛关注,我们的眼睛里到底会长什么虫子呢?
(相关资料图)
在我们国家最常见的就是结膜吸吮线虫了,夏季到了,如果还不了解该病,就赶快点击链接复习一下吧!
那这位患者感染的是结膜吸吮线虫吗?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和诊疗情况,初步判断他眼睛中寄生的是另外一种寄生虫——罗阿丝虫。这次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个充满异域风情的虫子。
罗阿丝虫
罗阿丝虫全称为罗阿罗阿线虫,又称非洲眼虫。可通过斑虻叮咬传播,引起罗阿丝虫病,又称卡拉巴丝虫肿或游走性肿块。
主要流行于西非和中非的热带雨林及其周边地区,其中喀麦隆、尼日利亚、刚果金、安哥拉、赞比亚、苏丹等为重度流行区。我国感染者多为从非洲回国的援外人员。
虫体形态:
罗阿丝虫成虫为白色线状,雌虫大小(40 ~ 70)㎜×0.5㎜,雄虫(30 ~ 34)㎜×(0.35 ~ 0.43)㎜。成虫产生微丝蚴,微丝蚴在外周血中呈现昼现周期性,这与我们国家流行的淋巴丝虫的夜现周期性有着显著区别。
传播途径:
罗阿丝虫病患者是该病的唯一传染源。罗阿丝虫成虫寄生在人体的皮下组织,雌虫产生微丝蚴并进入血液,中间宿主斑虻叮咬患者时,微丝蚴进入斑虻体内发育为感染性幼虫,当斑虻再次叮咬人时,幼虫通过其口器侵入人的皮肤,使人感染。感染期幼虫进入人体后约1年发育为成虫,成虫在人体内可存活17年以上。
临床症状:
主要以成虫致病为主。虫体在皮下移行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皮下结缔组织炎症反应,引起发展迅速并伴有剧烈疼痛的游走性肿块为其特点。肿块常见部位为腕部和脚踝,伴有瘙痒和蚁走感,虫体离去,肿块消失。成虫也常侵犯眼球前房,患者常表现为眼部奇痒和异物感,持续数日,可自行消退。有些病人可出现发热、荨麻疹、关节疼、全身瘙痒等。此外罗阿丝虫感染常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摘自《11例输入性罗阿丝虫病临床特征分析》(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诊断依据:
依据明确的流行病学史(即赴非洲等流行区的工作生活史)、特征性临床表现(游走性皮下肿块、匐行疹、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测如从皮肤或眼睛里取出成虫、在10-14点间取患者的血液涂片查到微丝蚴或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等综合诊断。
该图片摘自《罗阿丝虫病》(临床皮肤科杂志)
治疗方法:
可采取手术取虫,同时辅助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选用乙胺嗪或阿苯达唑,具体治疗需在临床医生指导下进行。
如何预防:
罗阿丝虫病流行季节与斑虻活动季节相关,多在4-6月雨季。因此到非洲务工或旅行者要做好防蚊虫叮咬措施:
1.避免到斑虻活动地,如沿河附近或柴火周围,可以降低斑虻叮咬风险。
2.由于斑虻常在白天活动并叮咬人,建议白天穿长袖、长裤避免被叮咬。
3.使用含有避蚊胺(N,N-二乙基-间甲苯酰胺)的驱避剂。
最后还想强调一点,罗阿丝虫不同于我们国家既往流行的淋巴丝虫。我国不是罗阿丝虫病的流行区,国内也尚未发现罗阿丝虫的传播媒介如分斑虻和静斑虻等,因此即使感染了罗阿丝虫病,回国后也不会造成该病的传播和流行。
标签: